fbpx

搞懂烏龜結石就看這一篇

烏龜一直都是寵物選擇的前幾名,外表呆萌卻也不吵不鬧還能活得久,在照顧上面也比其他的寵物來得省心省力。

雖然說飼養上比較容易,但也不是就不用關心牠們了喔!在飼養烏龜上很常遇到的就是結石的問題。


為什麼烏龜會結石?

在此之前先介紹什麼是「酸」?
飼養過烏龜的人應該多少都有聽過烏龜會排酸,簡單來說就是尿酸(代謝後的產物)。

當生活環境的溼度過低或溫度過高而導致烏龜水分過度流失甚至脫水又或是水分攝取不足時,烏龜體內的水分會被重複循環利用,時間久了會對牠的泌尿系統造成一定的健康影響,從而無法順利排出尿酸,身體裡的尿酸就會過多,最後會和鈣或是其他物質(例如,草酸,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成分)結合,形成尿酸結晶,也就是所謂結石。

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的環境是導致烏龜結石的主因,像是蛋白質比例過高、缺乏維生素、水分的攝取量太少,都直接影響了烏龜的健康。


烏龜結石分佈在哪裡?

烏龜結石的分佈主要會在兩個地方:一種會卡在泄殖腔(烏龜的排泄管道和生殖管道是同一個小孔洞並稱之為泄殖腔);另一種就是在體內。無論結石分佈在哪裡飼主們不容小視,因為影響到的是烏龜整個身體的運作。


烏龜結石的症狀是什麼樣的呢?

烏龜結石
烏龜結石

烏龜的結石症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 初期(比較不明顯)
    如果烏龜的排泄物為中帶有白色或乳白色的膏狀尿酸,那就說明泌尿系統為健康狀態。若發現排泄物開始變成稠狀、塊狀、顆粒狀,就要注意觀察烏龜的身體狀況是否開始有異常。還會出現食慾下降、活力減少、成長緩慢等細微的情況。
    (注:烏龜一般1-3天排便一次,7-10天排酸一次為正常範圍)
  • 中期(排泄物有明顯的顆粒)
    到了中期排泄物不僅變成顆粒狀態,排泄次數也開始減少。食慾不振、行動緩慢,長不大。
  • 晚期(有明顯病態)
    晚期將會出現沒有排泄物也沒有排酸的狀況。沒有食慾導致不進食。身體幾乎不動,嚴重則會死亡。

烏龜結石的手術治療

醫生一般會根據烏龜結石的狀況去做治療的判斷,結石的大小、烏龜當前的身體健康狀況、飼主的餵養情況都會成為評估治療方式一部分。

  • 小型結石
    小型的結石有兩種方式可以發現:一種是當小型結石卡在泄殖腔的時候,會將泄殖腔撐開並能看到灰白色的物體(結石);另一種是當烏龜定期至動物醫院照X光時在體內發現。若醫生檢查後判定為小型結石,將會採用超聲波的方式將小結石震碎從而排出體內,恢復期大約會在3-7天,考慮到有時候震出來的碎片可能割傷組織,這樣恢復期就會再拉長。有時候也會遇上結石又滑回去體內的情況,就需要增加震碎的次數。
  • 大型結石
    若結石卡在體內,飼主很難從外觀上分辨出烏龜是否有產生結石,只能通過烏龜的日常生活狀態去判斷或是定期至動物醫院照X光的時候才能夠檢查出來。在這段時間中,有可能會讓原本小型的結石慢慢變成大型結石。經過醫生的評估後無法採用震碎的方式取出結石,將會用開殼取出的方式進行治療。

了解正確的飼養資訊十分重要!

近期網路上流行著一種說法,造成烏龜結石的原因可能是過多攝取蔬菜中的元素。

這樣的說法間接的影響飼主不敢過多的提供蔬菜給烏龜食用反而用飼料替代。但其實過度的給烏龜食用飼料反而會導致蛋白質過高的問題。接著由於營養不均衡,烏龜食慾下降。飼主又開始擔心烏龜的生活環境是否不良並將濕度提高加熱,導致水分不足至脫水,最終造成結石。一連串的誤導反而讓烏龜的健康急速下降。


專業醫生怎麼說?

亞幸動物醫院周明賢醫生呼籲大家:預防重於治療!

首先要了解目前市面上作為寵物的烏龜主要為來自印度、非洲的陸龜,也就說明了台灣並不是它們的原生環境。所以我們不應該強迫烏龜來適應台灣的環境,而是要營造它們的原生環境。

有了這個觀念之後,再做到這最基本的四點:營養均衡、水分充足、控制濕度、定期檢查。日常中也可以讓烏龜多曬曬太陽、泡熱水、注意鈣的攝取等等。才能有效預防烏龜結石的問題。

「延伸閱讀:【爬蟲類全解析】台灣人最愛養這5種爬蟲類動物?」

clickoffice2022

clickoffice2022

Leave a Replay

周明賢院長

周明賢院長

人稱烏龜博士,飼養烏龜、角蛙、守宮、蜥蜴長達20年經驗。

關於亞幸動物醫院

尊重每個生命是本院的核心價值,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最真誠最直接的態度去關懷需要我們照護的寵物,因此除了提供完整的醫療照顧之外,本院也很重視每個寵物就診時的感受,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安全與舒適的候診與醫療環境。因此我們於2022年全院重新裝修,並通過ISFM國際貓友善醫院金牌認證。所以,無論是獸醫師的醫療專業或動物醫院內的設備與環境都同時提升到國際認可的水準,亞幸的用心只為您能安心。

熱門文章

關注我們